废旧自行车找到新出路北京多个社区回收造景
走进楼梯间,堆着破自行车;打开电梯门,堆着破自行车;来到停车棚,还是破自行车……堆在社区没人骑,想清理却有车主跳出来阻止,现如今,破旧自行车已经成为社区一景。 如何清理老旧自行车,京城的部分社区也在寻找着合适的方案——回收造景、社区共享,让旧自行车挪挪地儿,才能找到新路。
废旧自行车占领车棚、车位和楼道现场|破车占领小区车棚
陶然亭地铁站向西,走进信建里小区南门不足20米,就能看到绿色围栏搭起的自行车棚。一字型的自行车棚体量不小,目测装上七八十辆自行车毫无问题,可如今这里却成了废旧自行车的“乐园”——棚内自行车大多满身蒙尘,看起来已在这里安卧了不少时日。这其中,还有废置不用的电动自行车与残疾人摩托。
“清理一下的话,大家也不用费劲推车上楼。”信建里居民刘先生表示,车棚里的废旧自行车都是日积月累所致,本来居民也会把自己的车停到车棚里,由于近年来车棚无人管理,可用空间越来越小,居民只能把车停在楼门外或者推上楼:“我们这儿都没电梯,如果有地方停,谁愿意往上搬。”
而在信建里小区西门,还有一个自行车棚同样堆满了旧车。也许是因为长期废弃无法停放新车,停车棚已被上了锁。但谁上的锁,里面的车属于谁,记者询问了几名居民,均没有得到答案。除了停车棚里,散落在小区内部的废旧自行车,则被一些居民施以“妙用”,如在小区西门附近的停车场处,就有几辆废旧自行车被当成占车位的工具。距离信建里不远的另一处小区里,废旧自行车同样占领了车棚。这个位于里仁街东口的小区,停车棚中大多都是破旧的不成形的自行车,车棚正中央,还有一辆破三轮车翻倒在地。
“破窗效应”也在这里显现——除了各式废旧车辆,车棚里还堆了不少其他废品,几乎成了一座垃圾棚。“旁边都是旧车,好车也不敢停到这边来,万一让人弄走了怎么办?”居民孙莉表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小区停车棚沦为垃圾棚也是长期无人管理的结果。小区随处可见的破旧车辆,也给小区居民“车可以乱扔”的印象,进一步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本来有车可以卖废品,但现在看你家占车位用,干脆我也推楼下占车位,成恶性循环了。”
楼下旧车当道,诸多小区的楼道内部,同样是废旧自行车的“博物馆”。乃至于楼道里堆几辆旧车,都成了许多老旧小区的“招牌”特色。“我家这车两年没动过地方了,可你说扔了吧,万一哪天还骑呢?”居民李悦家门口,停着三辆自行车,其中一辆黑色的“24女车”,如今已经成了灰色。李悦坦言,自打她搬家来此,两年多的时间,这辆自行车从没动过地方。就在她家对面,也有一辆废弃已久的自行车,家家如此,邻居之间反倒相安无事:“谁也没挑谁的理。”
难点|居民难觅回收途径
在管理者眼中,废旧自行车的清理工作,则是老大难问题——即便是落满灰尘、年久失修,自行车也是居民的财产。无论是街道居委会,还是小区物业,大多不愿介入管理。“你别看平时没人骑,你要清理就有主了。”一位小区物业工作人员表示,废旧自行车问题曾有业主反映,但物业只清理了破旧的共享单车,却没有移动自行车,因为核对业主、征得业主同意的工作过于繁琐——按照工作流程,每辆废旧自行车都应该与业主沟通,征得同意才能处理。而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别说我们能不能联系的上,联系上了又有哪个业主同意?”
与小区废旧自行车越来越多对应的,则是管理手段和回收途径的日渐稀缺,毕竟从“三大转”退位之后,自行车对于老百姓的重要性,也日落西山。“以前车棚有人看着,车也金贵,现在都没人管了。”居民李先生表示,自己曾经住在单位宿舍楼所在的小区,那时自行车棚有专人管理,但随着近十年来的发展,“看车棚”的工作早已消失不见。这也导致车辆被废弃后,得不到及时地处理,等到确认废弃时,往往都隔了几年时间。
管车的人没了,收车的途径也少了。在信建里小区附近不到500米的道路拐角,就有一处修车摊,不过摊主表示,原来收车的业务早已放弃:“不赚钱还惹麻烦。”修车摊不愿收旧车,资源回收的经营者,对于废旧自行车的态度也颇为暧昧。记者以车主身份,咨询了小区周边的数家资源回收经营者。其大多数都以小区不让进场等理由拒绝上门回收,而给出的回收价格,也与废铁几无二致。
“原来我问过一次,才给我20,还爱答不理的。”信建里居民杨女士表示,曾有过动力清理家中的废旧自行车,但没有找到方便合适的途径,因此至今没有行动。而老旧小区老人居多,搬运破旧的自行车实属不便:“前几天附近小区有上门回收旧物的,给点钱还送花,我觉得这种形式就很好。如果来我们小区回收,我愿意把车换成花,给我20块也认了。”
出路|艺术改造旧车新生
朝阳区八里庄东里12号楼下,五颜六色的金属护栏颇显独特出挑。
走近一看才能发现,这排约有百米长的沿街围栏,是由自行车零件重组、焊接而成——所有零件被喷涂成各种颜色,自行车的钢圈被截为几段,拼凑成弧形的曲线;车把、车架则拼凑成各式人物运动的图案。八里庄东里,废旧自行车做成的艺术围栏这是八里庄街道处理老旧自行车的一次尝试,2017年8月,八里庄街道联合绿芽公益组织对废旧自行车经过统一回收处理。据媒体报道,在经过走访调查、登记造册、分类处理、鼓励报废、循环再利用等过程后,社区内废旧自行车被一次性清理、利用。其中,艺术护栏的制作,便用掉了约300辆废旧自行车。
八里庄街道工作人员介绍,废旧自行车变身艺术围栏前,街道对居民做了大量宣传工作,也引入了专业的社会组织予以设计、制作,因此获得了居民的支持。通过制作围栏,社区也得以清理了大量废旧自行车,并把清理废旧车辆纳入了社区环境整治的工作中:“自这个活动以后,小区的废旧自行车就少很多了。”位于长椿街附近的感化胡同3号,同样采用了废旧自行车改为艺术造景的方式。走进小区,就能看到绿地中“停放”着许多涂装成粉色、蓝色的自行车,而这些自行车的车筐、后座中都摆着花盆,设计感十足的自行车加上鲜艳的花朵,成为小区绿化的独特点缀。
感化胡同3号院,废旧自行车用于造景。“点缀了社区,也让大家看到,废品也能有新生。”感化胡同3号院居民高岩表示,社区给废旧自行车找到出路,不仅可以美化社区,更多的是改变居民“敝帚自珍”的意识。也希望类似的活动可以持续下去:“唯一有点遗憾是这些车在外面放久了,又有些脏了,如果定期清理一下会更好。”
相比于回收造景的“静”,南平里社区则选择让废旧自行车“动”起来。通过回收、维修废旧自行车,南平里打造了四十余辆“社区共享单车”,专供本社区居民免费使用。
“维护这批共享单车的运营,其实并不难。”南平里社区党委书记张蕊表示,将僵尸自行车改为共享单车,属于因地制宜的选择——位于机场生活区,小区与周边公共设施有一定距离,常见的共享单车在小区配置又不多,通过回收居民的旧自行车进行改造,既解决了自行车废弃的问题,也解决了小区居民的出行问题。而在自行车回收改造后,社区只需要定期进行自行车维修和零配件更换,便可维持共享单车的运行:“目前我们小区还有四十多辆单车在使用。”
让居民主动将自行车“共享”出来,社区也花了一定心思,张蕊介绍,社区通过废旧自行车兑换纪念品的方式,鼓励居民废物再利用。在首期自行车回收过后,社区还会定期举行类似的回收活动,并将收上来的自行车用于文化改装等用途:“未来我们还会针对自行车举办新的升级活动,进一步促进居民的回收再利用意识。”
废旧自行车占领车棚、车位和楼道现场|破车占领小区车棚
陶然亭地铁站向西,走进信建里小区南门不足20米,就能看到绿色围栏搭起的自行车棚。一字型的自行车棚体量不小,目测装上七八十辆自行车毫无问题,可如今这里却成了废旧自行车的“乐园”——棚内自行车大多满身蒙尘,看起来已在这里安卧了不少时日。这其中,还有废置不用的电动自行车与残疾人摩托。
“清理一下的话,大家也不用费劲推车上楼。”信建里居民刘先生表示,车棚里的废旧自行车都是日积月累所致,本来居民也会把自己的车停到车棚里,由于近年来车棚无人管理,可用空间越来越小,居民只能把车停在楼门外或者推上楼:“我们这儿都没电梯,如果有地方停,谁愿意往上搬。”
而在信建里小区西门,还有一个自行车棚同样堆满了旧车。也许是因为长期废弃无法停放新车,停车棚已被上了锁。但谁上的锁,里面的车属于谁,记者询问了几名居民,均没有得到答案。除了停车棚里,散落在小区内部的废旧自行车,则被一些居民施以“妙用”,如在小区西门附近的停车场处,就有几辆废旧自行车被当成占车位的工具。距离信建里不远的另一处小区里,废旧自行车同样占领了车棚。这个位于里仁街东口的小区,停车棚中大多都是破旧的不成形的自行车,车棚正中央,还有一辆破三轮车翻倒在地。
“破窗效应”也在这里显现——除了各式废旧车辆,车棚里还堆了不少其他废品,几乎成了一座垃圾棚。“旁边都是旧车,好车也不敢停到这边来,万一让人弄走了怎么办?”居民孙莉表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小区停车棚沦为垃圾棚也是长期无人管理的结果。小区随处可见的破旧车辆,也给小区居民“车可以乱扔”的印象,进一步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本来有车可以卖废品,但现在看你家占车位用,干脆我也推楼下占车位,成恶性循环了。”
楼下旧车当道,诸多小区的楼道内部,同样是废旧自行车的“博物馆”。乃至于楼道里堆几辆旧车,都成了许多老旧小区的“招牌”特色。“我家这车两年没动过地方了,可你说扔了吧,万一哪天还骑呢?”居民李悦家门口,停着三辆自行车,其中一辆黑色的“24女车”,如今已经成了灰色。李悦坦言,自打她搬家来此,两年多的时间,这辆自行车从没动过地方。就在她家对面,也有一辆废弃已久的自行车,家家如此,邻居之间反倒相安无事:“谁也没挑谁的理。”
难点|居民难觅回收途径
在管理者眼中,废旧自行车的清理工作,则是老大难问题——即便是落满灰尘、年久失修,自行车也是居民的财产。无论是街道居委会,还是小区物业,大多不愿介入管理。“你别看平时没人骑,你要清理就有主了。”一位小区物业工作人员表示,废旧自行车问题曾有业主反映,但物业只清理了破旧的共享单车,却没有移动自行车,因为核对业主、征得业主同意的工作过于繁琐——按照工作流程,每辆废旧自行车都应该与业主沟通,征得同意才能处理。而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别说我们能不能联系的上,联系上了又有哪个业主同意?”
与小区废旧自行车越来越多对应的,则是管理手段和回收途径的日渐稀缺,毕竟从“三大转”退位之后,自行车对于老百姓的重要性,也日落西山。“以前车棚有人看着,车也金贵,现在都没人管了。”居民李先生表示,自己曾经住在单位宿舍楼所在的小区,那时自行车棚有专人管理,但随着近十年来的发展,“看车棚”的工作早已消失不见。这也导致车辆被废弃后,得不到及时地处理,等到确认废弃时,往往都隔了几年时间。
管车的人没了,收车的途径也少了。在信建里小区附近不到500米的道路拐角,就有一处修车摊,不过摊主表示,原来收车的业务早已放弃:“不赚钱还惹麻烦。”修车摊不愿收旧车,资源回收的经营者,对于废旧自行车的态度也颇为暧昧。记者以车主身份,咨询了小区周边的数家资源回收经营者。其大多数都以小区不让进场等理由拒绝上门回收,而给出的回收价格,也与废铁几无二致。
“原来我问过一次,才给我20,还爱答不理的。”信建里居民杨女士表示,曾有过动力清理家中的废旧自行车,但没有找到方便合适的途径,因此至今没有行动。而老旧小区老人居多,搬运破旧的自行车实属不便:“前几天附近小区有上门回收旧物的,给点钱还送花,我觉得这种形式就很好。如果来我们小区回收,我愿意把车换成花,给我20块也认了。”
出路|艺术改造旧车新生
朝阳区八里庄东里12号楼下,五颜六色的金属护栏颇显独特出挑。
走近一看才能发现,这排约有百米长的沿街围栏,是由自行车零件重组、焊接而成——所有零件被喷涂成各种颜色,自行车的钢圈被截为几段,拼凑成弧形的曲线;车把、车架则拼凑成各式人物运动的图案。八里庄东里,废旧自行车做成的艺术围栏这是八里庄街道处理老旧自行车的一次尝试,2017年8月,八里庄街道联合绿芽公益组织对废旧自行车经过统一回收处理。据媒体报道,在经过走访调查、登记造册、分类处理、鼓励报废、循环再利用等过程后,社区内废旧自行车被一次性清理、利用。其中,艺术护栏的制作,便用掉了约300辆废旧自行车。
八里庄街道工作人员介绍,废旧自行车变身艺术围栏前,街道对居民做了大量宣传工作,也引入了专业的社会组织予以设计、制作,因此获得了居民的支持。通过制作围栏,社区也得以清理了大量废旧自行车,并把清理废旧车辆纳入了社区环境整治的工作中:“自这个活动以后,小区的废旧自行车就少很多了。”位于长椿街附近的感化胡同3号,同样采用了废旧自行车改为艺术造景的方式。走进小区,就能看到绿地中“停放”着许多涂装成粉色、蓝色的自行车,而这些自行车的车筐、后座中都摆着花盆,设计感十足的自行车加上鲜艳的花朵,成为小区绿化的独特点缀。
感化胡同3号院,废旧自行车用于造景。“点缀了社区,也让大家看到,废品也能有新生。”感化胡同3号院居民高岩表示,社区给废旧自行车找到出路,不仅可以美化社区,更多的是改变居民“敝帚自珍”的意识。也希望类似的活动可以持续下去:“唯一有点遗憾是这些车在外面放久了,又有些脏了,如果定期清理一下会更好。”
相比于回收造景的“静”,南平里社区则选择让废旧自行车“动”起来。通过回收、维修废旧自行车,南平里打造了四十余辆“社区共享单车”,专供本社区居民免费使用。
“维护这批共享单车的运营,其实并不难。”南平里社区党委书记张蕊表示,将僵尸自行车改为共享单车,属于因地制宜的选择——位于机场生活区,小区与周边公共设施有一定距离,常见的共享单车在小区配置又不多,通过回收居民的旧自行车进行改造,既解决了自行车废弃的问题,也解决了小区居民的出行问题。而在自行车回收改造后,社区只需要定期进行自行车维修和零配件更换,便可维持共享单车的运行:“目前我们小区还有四十多辆单车在使用。”
让居民主动将自行车“共享”出来,社区也花了一定心思,张蕊介绍,社区通过废旧自行车兑换纪念品的方式,鼓励居民废物再利用。在首期自行车回收过后,社区还会定期举行类似的回收活动,并将收上来的自行车用于文化改装等用途:“未来我们还会针对自行车举办新的升级活动,进一步促进居民的回收再利用意识。”